English

全民健身莫忘“全民”

1998-05-06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蔡闯 我有话说

4月下旬,记者走访了北京市多个居民小区,就全民健身开展情况作了调查。记者发现,健身活动已成为百姓不可或缺的一项生活内容,但健身场所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北京市的体育设施建设在全国来说是一流的。特别是在亚运会后,大型体育场馆向群众开放,已基本可以满足具有较高消费能力健身者的要求。加上一些宾馆、饭店的体育设施向外开放,北京市民“花钱买健康”已不再是难事。网球、保龄球、甚至高尔夫球等“运动”,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在构建不同层次的健身场所、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要求方面,得到的关注似乎要少一些。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型、超大型体育场馆的开放,其成本相应也更高一些。目前,北京的体育场馆对群众开放,基本上都没有经济效益的回报。因此,这些场馆的价位已不可能再向下降。但50元打一小时网球(室外场地),30元游泳两小时,25元打一小时乒乓球的消费,对多数工薪阶层来说,已不再是个小数。少花钱甚至不花钱,能不能得到体育运动的机会,成为普通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记者在走访北京市劲松小区、亚运村小区及崇文区、朝阳区一些居民区的小型体育活动场所时,看到这个问题正在得到解决。

劲松小区有一家龙振体育俱乐部,活动面积只有几百平方米,但却有乒乓球、健美、形体、体操等运动场地。据总经理张玉介绍,他们还将开设棋社,并在室外摆放一些简易运动器械。这个小小的俱乐部成为周边群众健身活动的最佳场所。这里每早6点就开门,晨练的人们只要花5元钱就可以打上一小时的乒乓球,或作其他健身运动。而每天晚上,他们要到10点30分才关张,以满足晚上仍要健身的人们。据介绍,这个小俱乐部投资不过数十万元,是张玉和她的朋友们集资兴建的。这种投资少、见效快、服务性强的小型俱乐部,为居民就近健身、节约资金提供了可能。张玉说,她还要请一些专业教练员,指导附近的居民科学健身。同时,她还希望有机会让自己俱乐部里的乒乓球小学员去参加一些正式比赛。

这种小型健身场所在北京的不少居民区里都有。它们多是街道办的,也有个人投资的。在亚运村小区,记者还看到了居民自己修建整理的门球场,场地平整,球具也有统一码放的地点。居民们对身边这种花钱少却很有实效的健身场所非常满意。一些街道、小区与绿化部们协调后,在绿地的空档中穿插单、双杠、垒木和水泥乒乓球台等体育设施,极大地方便了居民健身。

不容忽视的是,小场地、小设施、小俱乐部在一些地方尚不被人重视。一个大型社区内,某投资公司花了数百万元兴建的体育公园由于投资还有欠缺,迟迟不能全面开放,影响了附近居民的日常锻炼。一个社区兴建了非常高档的网球场,却使周围的居民失去了散步做操的地方,居民对此很有意见。这种“超前”的举措确实方便了一部分人,但对促进全民健身的意义却十分有限。

据称,北京大型、特大型体育场馆尽管在节假日有“爆棚”现象,但在平时,却依然显得生意清淡。看来贪大求全、攀比档次绝不是全民健身的主流。普及体育运动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构建不同消费层次的体育场所就显得更为重要。全民健身,不能忘了“全民”二字。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